目录
多领域减污降碳技术路径研究
不同处理模式下污泥厌氧消化的能源回收与碳排放分析夏雪;邵钱祺;曹悦;黄文轩;冯骞;操家顺;罗景阳;1-7+13
基于日本苫小牧港CCS示范项目的海洋碳封存环境风险监测方法浅析宋秦平;尹晓娜;8-13
重新审视化粪池的温室效应:回顾与展望唐柏杨;宣干;杨诗瑶;刘伟京;薛朝霞;操家顺;罗景阳;冯骞;14-21
珠三角碳达峰系统动力学预测丁乙;尹剑;姜洪涛;夏芮兹;卫丹琪;罗心愿;22-29
典型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的碳排放核算及碳减排分析吴翠华;于晓华;高军政;闫浩春;鲁垠涛;姚宏;30-36+60
厨余垃圾资源化处置方式的碳补偿与能源回收潜力对比分析陈文昊;袁辉洲;柯水洲;柳晓明;37-44
建筑废弃物拆除阶段碳排放及碳补偿分析孟庆成;胡垒;李明健;齐欣;45-52
地铁盾构渣土资源化碳排放强度与减碳潜力研究李伟;陈刚;曹太波;杨芳盛;陈坤阳;吴环宇;53-60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甘肃省二氧化碳排放预测及影响因素研究潘思羽;张美玲;61-68+85
科学研究
4种植物组合对富营养化和重金属复合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潘霞;叶舒帆;郑晓茶;马婷婷;69-75
PEO基MOFs杂化泡沫材料对四环素和Cu2+吸附性能李微;宁雨阳;刘宁;高明杰;76-85
铁基纤维素微球的制备及其活化过硫酸盐降解盐酸四环素刘瑞龙;任小花;国伟林;86-93+101
苯酚对菲高效生物降解的共代谢强化作用机制李爽;张爱宁;刘兴社;杨璐;刘永军;94-101
数值模拟技术在污染地下水抽出-处理运行中的应用杜川;李厚恩;陈素云;102-108
进水COD浓度对活性污泥微型动物运动速度的影响胡小兵;李晶晶;沈翼军;常静;刘浩宇;苏浚文;钟梅英;109-115
基于柠檬酸铁的Fe/C催化剂制备及其活化过二硫酸盐降解磺胺嘧啶的研究杨佳妮;赵保卫;杨茂莺;索进苗;朱正钰;邓爱琴;116-123+251
有机污染场地原位化学氧化高压旋喷修复试验吴霞;桑康云;刘泽宇;124-130
气溶胶散射吸湿增长因子的BP神经网络模型佟景哲;倪长健;米家媛;蒋梦姣;张莹;石荞语;131-137+165
烟煤热解过程分子官能团的演化特征及动力学模型杨琦玲;王儒威;138-144
电发酵对餐厨垃圾和香菇菌糠高温厌氧消化的影响宋娜;赵盼;关伟杰;陈丽玮;章爽;汪群慧;145-149
无机盐改性膨润土钝化锌铅镉复合污染土壤周籽言;黄祥;谷晋川;薛嘉;吴怡;雍毅;150-158
水平碳纤维刷耦合生物电化学系统强化土壤中总石油烃降解及扩展作用半径朱丽君;王欢;李绍峰;路璐;159-165
砷胁迫下石油烃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李虹呈;苏趋;张武竹;张耀;向罗京;166-174
技术与应用
基于ZYNQ图像处理研制便携式水质检测系统孙冰洋;杨顺生;陈鹏;张大文;175-183+234
一种基于虚拟压力分区的供水管网漏损区域识别方法宋文轲;王杉月;陶涛;184-191
Cu/Al改性MCM-41分子筛催化剂的原位制备及其除氧性能王小燕;梁美生;张彤;陈曦;李龙;192-200
新型还原氧化石墨烯过滤材料与驻极体材料的性能对比崔勇;樊越胜;张鑫;王欢;薛可欣;李明;干唯康;201-205+240
基于数值模拟与正交试验的滤筒除尘器导流板研究岑海林;王惜慧;王国强;206-213+228
基于注意力机制及Ghost-YOLOv5的水下垃圾目标检测袁红春;臧天祺;214-221
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土风险评价新方法丰土根;郑柳钦;张箭;韦扬;222-228
环境管理
基于德尔菲法和TOPSIS法的垃圾焚烧发电厂综合评价方法严梦帆;龙吉生;229-234
核设施退役中土壤放射性污染风险筛选值的推导滕柯延;孙宏图;曾宇峰;郑国峰;235-240
综述
市政污泥发酵产VFAs的预处理工艺研究进展董文艺;杜红;曾原歆;黄潇;王宏杰;戴仲怡;241-251
基于固态发酵的非常规饲料资源增值化利用研究进展陈冠益;周腾;宋英今;颜蓓蓓;裴乐庚;李洪济;青宗婷;252-259+270
碳基材料与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相互作用行为和机制研究进展梁妮;刘凯;孔颖;起兆雄;陈全;260-270
叶面施硒对水稻砷吸收积累影响的研究进展曹丽霞;李文栓;蔺昕;李晓军;付万隆;271-276